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图片新闻

资产清查工作简报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6-08-30    作者:zchq    点击量:




资产清查工作简报

3


吉林大学国资委办公室印 2016729


【综合新闻】

  • 我校召开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吉林大学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工作推进】

  • 我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推进清查工作

【清查复核】

  • 会计师事务所与各资产清查工作组共同开展资产清查复核工作

【清查成果】

  • 我校顺利完成财政部、教育部部署的国有资产清查工作

  • 我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 清查工作发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


【综合新闻】

  • 我校召开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16729日,在东荣大厦第一会议中心由校常务副校长邴正主持召开全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会计师杜莉、纪委书记李忠军参加了会议,参会的还有纪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审计处、资产管理与后勤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18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

会议由常务副校长邴正主持,资产管理与后勤处处长赵伟汇报《吉林大学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杜莉总会计师提出对《吉林大学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中盘亏事项要具体细化,建议对报告的文字部分由各清查工作组进一步修改后定稿。

李忠军书记指出,我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报告中提到的问题应进一步细化,同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最后邴正常务副校长强调三点:一是理顺报告中数据形成时间段,明确合校前、合校初期、中期、近期各时间节点的数据;二是报告中文字表述不准确的,由各个归口管理部门分别修改,报给资产管理与后勤处;三是发现报告中有遗漏的问题,各部门务必及时提出。

会议决定原则性通过《吉林大学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并上报校党委常委会审议。

  • 我校召开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吉林大学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2016729日上午,在东荣大厦第一会议中心召开2016年第四次校党委常委会议,会议由杨振斌书记主持,出席会议校领导有蔡莉、邴正、吴振武、杜莉、李忠军、郑伟涛、王利锋,列席校领导为韩晓峰。会议审议通过《吉林大学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工作推进】

  • 我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推进清查工作

为按时保质完成资产清查工作,我校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校内发布多个通知,指导全校各二级建账单位清查结果上报、复核、总结等工作,推进资产清查工作。

63日发布《关于上报资产清查盘点表及相关材料的紧急通知》,要求校内各单位按照《吉林大学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校发﹝2016﹞103号)和《关于开展资产清查复核验收工作的通知》(2016519日校内通知)精神,要求各单位务必在612日之前上交资产清查盘点表及相关证明材料。逾期未交的单位,学校将约请单位负责人向国资委或学校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说明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613日发布《关于开展资产清查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校内各单位:一是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复核工作,单位主管领导按照要求积极配合各工作小组的现场复核验收工作。通过复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二是各工作组严明纪律、周密组织、有序安排,按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复核工作;三是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切实做好资产核实的监盘工作,履行好资产清查结果审计职责;四是对在用资产、待报废资产盘点结束后,根据现场盘点结果,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整理出盘点表格,所有小组人员进行签字确认,一式两份,归口管理部门一份,会计事务所一份。

71日发布《关于召开资产清查工作约谈会议的通知》,78日上午召开资产清查工作约谈会议(具体时间、地点、约谈对象另行通知)。约谈对象为未按时完成资产清查工作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 通知下发后,全校积极行动,加班加点,集中一周时间进行上报,最后没有未完成单位,因此约谈会议也未召开,达到了预期目的。

78日发布《关于做好资产清查总结上报阶段工作安排的通知》,决定强调三点,一是时间安排, 79-714日,各清查工作小组完成汇总数据报表。715-718日,各清查工作小组完成资产损失分类、原因分析、提出处理建议,报资产管理与后勤处。平台供应商完成数据转换,做好上报前的准备工作。 719-721日,资产管理与后勤处汇总各各清查工作小组资产清查数据,形成吉林大学资产清查工作报告(草稿)。722-725日,召开资产清查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吉林大学上报教育部资产清查有关问题处理方案。之后上报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审定。711-726日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吉林大学资产清查审计报告。727-730日,上报教育部吉林大学资产清查报告。同时要求:各清查工作小组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的总结。涉及上报数据是否真正反映吉林大学资产管理状况、问题梳理是否准确、原因分析是否透彻、处理建议是否符合规定、整改措施是否可行等事关我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希望各清查工作小组认真对待,做好总结工作。二是对实物资产损失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盘亏原因按照无原因、(损坏找不到、无法使用)、管理不善(含搬迁)、人员原因(非本单位、无法联系、退休、外调、病死)、丢失被盗、自然损耗(易耗品)、已报废未销账、自然灾害、合校原因等8种情形。对盘亏无证据的原因在进一步细分,以实物资产使用年限为界,分为已达报废年限的、未达报废年限的。为教育部、财政部审批提供依据;三是严格时间节点。各清查工作小组一定要按照上述时间要求完成任务。


【清查复核】

  • 会计师事务所与各资产清查工作组共同开展资产清查复核工作

我校资产清查复核工作在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监盘。即由学校资产管理与后勤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图书馆、博物馆、基建处、资产经营公司牵头组成工作小组,于5月中旬至6月末期间,对各校区148个二级建账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工作抽查复核盘点,会计师事务所同步派人参加进行监盘。


其中资产管理与后勤处负责对房屋、土地、无形资产、家具及被服装具、动植物资产复核;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设备资产的复核;财务处负责对流动资产复核;博物馆负责文物及陈列品资产复核;图书馆负责图书及软件类资产的复核;基建处负责对在建工程资产复核;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对外投资资产复核。

同时要求各归口管理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组成清查复核工作组,复核工作量较大单位应设多个复核小组,每个小组至少3人以上;各归口管理部门按时间要求做好分组及复核日程安排;抽查盘点表由各抽查小组人员全部签字确认。

抽查范围涵盖各类资产,其中固定资产,包括设备、车辆、家具及用具、图书、文物及陈列品、植物等。抽查重点是:1.在用资产中单位价值大、单位价值虽小但能被家用的资产类型(如电子设备中的笔记本电脑、摄录机等);2.待报废资产全部核实;3.闲置资产全部核实;4.车辆全部抽查核实。


清查成果

  • 我校顺利完成财政部、教育部部署的国有资产清查工作

    根据《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教财司函[2016]88号)要求及国家资产清查工作的相关制度、政策,我校于20163月至20167月在全校开展了国有资产清查工作,这是学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彻底、效率最高的一次清查工作。本次清查工作,对学校144亿资产总量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

     本次清查,学校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会议动员和培训部署,通过层层发动、精心组织,采取学院自查、归口资产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会计师事务所现场指导等环节,经过4个月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资产清查各项数据填报,形成资产清查盘点表、明细表、汇总表及清查工作报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等清查工作成果。通过此次资产清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对今后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 我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一、转变观念,提高资产管理认识

通过这次清查,各单位、各部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极大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促进了各单位资产交接、资产使用、资产盘点等内部制度的建设,逐步强化了资产使用单位在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资产管理人员的选聘以及资产账户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使各单位对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如招标、报废、处置等都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清查后,部分单位为了更好地管理本部门的资产,还专门增配人员以加强管理力量,切实把资产管理纳入日常管理范围,管好用好。

二、摸清“家底”,夯实管理基础

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对我校资产情况进行了清理和核查,全面彻底、不重不漏,真实、完整的反映了我校资产现状,全面掌握了我校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情况,为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有效利用资产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完善资产数据库,实施动态监管

通过资产清查,补充了我校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中车辆、无形资产等相关数据,核对更新了实物资产卡片信息,包括资产名称、数量,购置时间、类别、原值、使用状态、保管人等信息内容,不断完善我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为今后我校强化资产数据化管理和动态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

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本次资产清查工作能够从资产的数量、价值、使用状况等多层面反映我校存量资产情况,对于本次清查中使用效率较低的存量资产,建议通过校内调剂、共享共用的方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五、转化清查成果,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我校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各项盘盈、损失等资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我校资产管理制度,实现我校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 资产清查工作发现学校国有资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资产清查工作,我校摸清了“家底”,核准了基础数据,盘活了存量资产,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夯实了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来我校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校初期累积形成的往来款项需进一步清理

学校对往来款项清理工作非常重视,近几年来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往来款项清理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由于合校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往来款项清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固定资产账账、账物不相符

在清查中发现,相当部分单位存在账账不相符,账物不相符的问题。一是固定资产账记录不完整。添置资产时,有的财务账与资产账登记都不够及时,甚至还有资产漏登账现象;已交付使用的房屋,未作固定资产账目登记。二是固定资产账记录不同步。添置资产时,有的财务账有及时登记,但资产账未及时登记;有的资产账有及时登记,但财务账未及时登记;资产处置时,财务账和资产账未能同步进行相应账务处理。三是固定资产账卡记录调整滞后。单位内部部门之间资产调整,未经实物管理部门办理调拨手续;人员调动,未向实物管理部门办理个人使用资产交接手续。

(三)部分资产疏于管理,监管不到位

本次清查发现,早期部分已达报废期和长期闲置的资产管理缺失。随着办公自动化和各类设备更新的加快,各类资产更新后,许多淘汰落后的设备,疏于管理和处置,有新的不管旧的,造成资产浪费;已报废、损坏的固定资产,长期未核销,造成资产底数失真,影响预算安排。另外,由于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特殊性,难以确定其实际入账价值,所以我校无形资产,除土地使用权、购入软件外,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均未建立资产账、财务账,一直缺少规范的账务管理工作。

二、原因分析

(一)学校合校以来,申报坏账核销一直未得到批复

合校前的六所学校均存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呆账,很多借款业务已经发生,但因发票丢失、经办人员死亡、调离等原因,无法正常报销。2007年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校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资产清查,对清查结果学校当年上报申请核销,由于未得到批复,学校均未作账务处理,从而造成了一直挂账。

(二)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全面

在开展资产清查前,不少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国有资产日常规范化管理意识淡薄,资产登记意识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存在应付检查现象,办公设备等资产调拨,未经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自行相互转移使用,造成资产账卡资料与实物不符或去向不明。

(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化解难度较大。

我校是六校合一,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规定,学校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但在实际划转撤并时,我校未进行财务清算,债权债务、对外投资和土地房屋产权等没有得到及时的厘清,从而导致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存在无法追溯责任人、取证困难等问题。此外,在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公有住房出售给教职工个人,产权归个人所有,但固定资产一直无法办理出账手续。部分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名存实亡,工商营业执照已吊销,但因为缺少原始材料无法注销等问题,成为我校改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障碍。

三、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往来款项清理制度,建立清理工作长效机制

我校将以本次资产清查工作为契机,结合财务实际情况,完善往来款项清理制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往来款项清理力度。成立专门的财务内部机构,由专人负责往来款项日常清理工作,同时对于合校前借款、校办企业借款等清理难度较大的往来款项进行专项清理,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参与清理工作。将往来款项清理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财务管理工作始终,长抓不懈,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建立往来款项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建立功能强大的往来款项管理系统。往来款项管理系统涵盖所有往来款项的详细信息,自动进行风险提示,从而督促工作人员加强往来款项清理工作。

(三)转变观念,提升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是我校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转变观念,克服怕担责任、怕麻烦、“新官不理旧账”和“重钱轻物”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和查找本单位在落实国有资产规范管理上存在的差距,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上“管用脱节、账物脱节”等问题。各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领导,常抓不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落实责任制,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内容。

(四)完善制度,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要根据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在本次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从资产管理任务、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资产清查、资产信息化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相关的管理措施,从制度上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堵塞管理漏洞。

(五)明确职责,落实管理责任主体

进一步明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实现“物物有人管,人人都管物”,建立统一要求、分级管理、组织健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落实学校资产管理即具体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归口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责任。

(六)规范流程,狠抓工作落实

各级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切实按照工作流程,规范资产管理,严格履行手续,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一是规范配置管理。各二级管理单位需增加配置资产时,应提出申请,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各单位的申请、现有资产配置数量、资产配置年限和标准等情况,提出资产配置计划和预算意见,报学校审定。二是规范购置管理。购置资产到货验收合格后,采购部门经办人将资产验收单及发票、合同等相关单据,交由资产管理部门,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签字后,方可到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报销及资产入账手续。三是规范调入管理。上级配发或其他单位调入资产,经资产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领取签字确认后,到财务和资产部门办理资产入账手续。四是规范处置及报废管理。当国有资产需处置时,申请处置的单位要严格按照《吉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吉林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吉林大学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文件要求办理处置手续,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及时做好账务处理工作。五是规范损失管理。当国有资产因管理不当造成损失时,应由责任人写明情况,取得必要的证明材料后,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吉林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等规定提出处理意见(须明确责任人及赔偿金额),并参照报废处置程序办理。

(七)开拓创新,实施科学管理

一是全面推行资产条形码管理。今后凡是增加固定资产,必须粘贴条形码,条形码粘贴应统一规范,提高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定期核对资产账登记动态。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核对资产账登记情况,如财务账与资产账不相符,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平衡。三是要充分利用“吉林大学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动态指导、监督,充分发挥信息化动态监督作用。

(八)有的放矢,着力解决重点问题

巩固本次资产清查成果,继续做好资产清查后续工作,根据盘盈、盘亏、报损、报废情况,对尚未处置的报损和报废资产,加大处置力度,搜集相关凭据,实事求是妥善做好盘盈、盘亏、报损、报废的处置工作,更加如实准确反映我校资产情况。同时,明确无形资产入账、出账相关规程。对成功授权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做到按时入账;对失效或权属发生变更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做到及时处置出账。严格规范无形资产的账目管理。

(九)形成惯例,落实定期盘点制度。

成立资产稽查部门,定期进行巡检,要求各单位每年要组织一次国有资产全面盘点清查,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查明资产的保管、维护和利用情况,是否存在保管不善、维护不到位、闲置浪费、流失的现象,查明内部管理制度设计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力,保证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有效,做到家底清楚、账实相符、物尽其用。




吉林大学资产管理与后勤处微信号:jlu-zchq



(国资委办公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校领导

送:国资委委员、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各工作组

发:全校各二级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