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回归校园时,打卡你不该错过的“景色”

发布时间:2022-12-23    点击量:

全民抗疫的日子里,每一位都是与病毒搏斗的战士。此时,渴望春暖花开、冰雪融化、草木发芽,渴望漫步校园、徜徉湖畔、共赏斑斓……这一年,也许你错过了太多,但没关系,只等着那寒风一过,与你共赴美好山河!第一站,便是那——

回归校园时,打卡你不该错过的“景色”

走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美丽的清湖岸边,幸福而惬意。放眼望去,换上“新装”的南苑六公寓和敬信楼正好跟你撞了个满怀。不得不说,它们的外观设计可谓匠心巧思,融入的鼎新楼元素与毗邻的宋治平体育馆木质纹理设计遥相呼应,在周边自然风景的映衬下,形成了鼎新楼群与敬信楼区域南北向凭湖远眺的全美视觉景观。

修缮前

修缮后

中心校区敬信楼前后对比图

校园的变化还不止外观。“无论刮风下雪,还是疫情管控,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宿舍楼里洗澡,我觉得这真是件挺幸福的事儿。”数学学院2020级唐班同学周家旭不无自豪地和记者说,“每个假期返校后都会有新发现”。2022年暑期开学后,他所住的南苑六公寓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吃住行的便捷让他这个长春“本地生”成了“恋校生”。与周家旭一样,当你重返校园时,一定要亲身去感受一下这两年学校的变化,其中有日新月异中看得见的美与亮,也有旧貌新颜中文明与文化的变迁。

焕新升级!“我”在吉大修文物

修缮前

修缮后

前卫北区理化楼前后对比图说起理化楼,人们自然会提起很多先生的名字,会想起那段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这里承载了吉大人太多的记忆。这座大隐于市的“宝藏”大楼2019年被列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长春规模最大的高校教学楼,现在依然老骥伏枥,承担着学校部分化学学科和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重任。

王振旅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教授,从读大学到留校任教,理化楼是他最常去最熟悉的地方。2022年9月23日,当他接到通知回迁修缮后的理化楼时,既兴奋又期待。“走进大楼,墙面、墙裙、吊顶、窗户、暧气片都是新的,卫生间很高级、感觉有点像北苑宾馆,实验室安装了灭火喷头、换了电子识别门锁,新风系统解决了串味、反味的问题,新换的木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办公类用门……”

王振旅细数着种种变化,同时又有些疑惑,他们是2022年6月25日接到通知搬离理化楼的,当时大家都在担心“ 9月中旬能搬回来吗,年底回来就不错了,这么一座大楼,全面装修,没有一年半载根本做不完。”

可是,9月15日,理化楼如期竣工,大家如约而归!

怎么做到的?吉林大学后勤处北区后勤办主任王天凌道出的答案只有几个字:“24小时不停工!”他说,对于这种大体量的施工建筑,正常来讲,4个月能完成已是不易,但因疫情原因,留给他们纯施工时间仅为68天。文物修缮不比其它,申报手续非常复杂繁琐,而且,为了修旧如旧,做到原工艺、原材质、原样式、原做法,他们可谓是几经其难。

其一,大门的颜色。刚搬回时,王振旅觉得大门的颜色太红了。也难怪,他入校时见到的大门已经年久褪色为棕红色,很多人和他一样,没见过原本的颜色。为了能恢复原样,施工方费尽周折找到了原大门建造者、原省建八级木工、祖籍德惠达家沟郝广生的徒孙。这次修复时,他进行了6层脱漆,才找到现在这种大红色的底漆。

其二,楼前的灯具。门前有十几盏火炬灯,造形就像一个人手攥着一把火炬,很唯美。但基本完好的只有一两盏,其余都是严重破损,施工时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覆膜后再找厂家重新浇灌才得以修复,灯台底座完全是用三公分厚的防腐木板手工旋制而成。

其三,大厅的灯源。由于进身比较长,大厅较暗的困扰由来已久。为了不影响整体结构和格局,经过专家研究,在原有梁上覆一个灯膜,白天进去时抬头一看,是原有的梁,看不到任何变化,但是当你需要灯光时把它打开就变成灯源。

其四,楼梯的外墙。理化楼两侧楼梯外墙,原工艺叫做剁斧石,顾名思义就是用斧子一下一下剁出来的石头。之前修复时,都是简单地抹点石灰、水泥就算完成,但这一次,为了恢复原貌,施工方想尽了一切办法。找不到以前的那种工具,他们就反复试验,找地方加工,自己制作了七八把斧子。一个人一天只能剁一尺见方的地方,剁完后,两只手吃饭端碗都端不住。

其五,大门脸。檐口下部和局部设有传统的纹样图案浅浮雕装饰,可现在根本就找不到这种匠人能够按照以前的手工艺制成。为了保持原有风格,采用现代科技与传统方案相结合的办法——阳文雕刻阴文上墙的3D打印技术,最后做成模子来完成。

理化楼修缮竣工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领导和专家多次调研修缮情况,并做出了“不仅为吉林大学、也为吉林省文物保护作出了贡献”的充分肯定。吉林省文物专家、吉林省考古所书记吴辉在检查时颇有感慨:“我从小就是在理化楼附近长大的,这次重新修缮后,让我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重焕生机的理化楼让师生们心随境迁,备感振奋。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有共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学科,这次修缮后,改进和提升了师生办公学习环境,尤其是将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集中规划,最大限度提升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使用空间,为2023年4月教育部现场验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修缮前

修缮后

朝阳校区科技之星广场前后对比图

2022年,吉大后勤处对多座年代久远、具有建筑特色和众多文物元素的楼宇建筑、户外场所进行了修缮改造,使校园文化彰显独特底蕴,办学条件达到有效改善,育人环境实现全面提升。如今,修缮后的朝阳校区鸽子楼、地质宫正门、科技之星广场,南岭校区第二教学楼,和平校区三环广场,南湖校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处,让“坐落在吉大校园里的长春”更加美丽,也让吉大校园里的美丽成为更多长春人和外地人都想去的“打卡地”。

心有所栖!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

修缮前

修缮后

南岭校区智慧餐厅前后对比图

2022年8月22日,校领导到南岭校区智慧餐厅调研,同行的后勤处处长黄河向正在就餐的同学了解体验感受,“别人家的餐厅,现在我们也有了!”这句话让他印象深刻。

这家智慧餐厅改造前是南岭校区的一餐厅,始建于1986年,一直是校区广大师生的重要餐饮保障,为了更好服务师生,提高质量,2022年暑期,后勤处会同后勤服务集团将餐厅一楼改造为智慧餐厅,完成了智慧餐饮系统、中央空调、屋面防水、室内地暖、外墙保温、强弱电、地砖、排风和质感漆造型及周边环境等升级改造,还融入了许多创新工艺与设计,如:照明系统的造型、色调与组合、就餐音乐系统播放、绿植摆放等。

汽车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尤岳林本硕博都在南岭校区学习和生活,他对记者说,虽然有点怀念一餐厅的“9元套餐”,但对新装修的智慧餐厅也很钟爱:“风格更有科技感,用餐环境更加舒心,座椅和灯光更加舒适,餐厅结构布局也更加宽广,开放的柜台相比之前封闭柜台更加自由,容纳用餐人数、盛放菜品数量相比之前也更加多了”。

一连串的“更加”掩饰不住他的赞赏,而最让他满意的是新增加的卫生间和洗漱台。“这是之前没有的,餐厅智能化的同时更显人性化,而且吃多少打多少避免了浪费,也彰显了文明化!”

智慧餐厅让就餐的学生满足了舌尖上的体验,也让餐厅营业额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取餐效率高了,流程智能了,档口增加了,食品卫生安全也更有保障了,来就餐的师生明显比以前多了。南岭校区一餐厅主任董瑞峰介绍说,原来每天的营业额在一万多元,现在提高到了四、五万元。

为了打造良好的就餐体验,后勤处会同后勤服务集团对朝阳校区餐厅也进行了升级改造。这个餐厅原来存在着后厨场地格局乱,师生就餐环境小,设备设施老化等诸多问题。施工过程中,经过与燃气公司、电力公司的多次沟通协调,完成了餐厅的燃气和电力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进行改造后的朝阳校区智慧餐厅,使用面积增加150平方米,东西通透、布局合理、厨房整洁,呈现给广大学子的是崭新的桌椅、柔美的灯光、宽敞的环境以及智能化的设备,提升了校区的餐饮服务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不上讲台的教师”是每一位吉大后勤人的自我身份认知,他们一直在为师生员工的“急难愁盼”问题而不停地答疑解惑。之前,后勤处对中心校区的南苑七公寓等学生宿舍进行升级改造时,在每层楼都改造了一个淋浴间,但是因为当时受环境限制,在处理供水方面难以考虑周全,导致学生集中使用时水源紧张,紧邻洗衣房的宿舍渗水潮湿现象比较严重。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次在维修南苑6公寓时,后勤处总结以往的经验,为了保证淋浴间的水量充足,单独安装了一个两吨的锅炉、两个水箱、做了防水,整个系统运行时非常顺畅,学生满意度很高。这也是本文开篇周家旭提到的“一件挺幸福的事儿”。

在2022年改造项目中,后勤处将前卫北区三公寓一层闲置食堂改造成淋浴间,这一改造彻底解决了前卫北区学生一直没有洗浴设施的问题。改造完成的淋浴间共安装56个喷头,改造后男女浴区单日可接待学生600人次以上,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服务育人,后勤先行!

什么是后勤?它本为军事名词,为“后勤服务”的简称,是指从物资、卫生、技术、运输等方面保障军队需要的勤务。“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是后勤保障最通俗的描述。吉大后勤处处长黄河对“后勤”两字的注解更为接地气,“虽为后勤,但应该未雨绸缪,时时事事处处想在前面,干在前面,有了危险冲在最前面“。

修缮前

修缮后

和平校区农业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排水前后对比图

2022年,后勤处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主体目标,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三大工程”战略部署,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秉持匠心精神、提升服务标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围绕师生教学科研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围绕“绿色后勤、平安后勤、美丽后勤、智慧后勤、幸福后勤”目标,持续推进“基础工程”建设,努力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校园生活需求。

但也有一些老师不解,为什么校园维修改造工程总是要持续到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后?其实,这与气候特点、经费预算、采购流程、搬迁难度等因素的制约有着直接关系,尤其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使得后勤工作更是迎难而上。为此,吉林大学副校长边铁作出指示:“倒排工期,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室、寝室、食堂等窗口期项目开学前竣工”。

修缮前

修缮后

    南湖校区文化活动中心前后对比图截至目前,2022年后勤处协同宣传部、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审计处、保卫处、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各校区事务办公室等部门和各教学科研单位,克服不良天气影响,坚持防疫和施工统筹推进,在各校区完成修缮工程项目60余项。其中,在南湖校区圆满完成了南湖三教综合修缮、一公寓屋面挑檐、应急项目、体育馆地板等工程维修工作,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特别是南湖校区文化活动中心水电暖改造装饰一新,彻底解决了校区师生文化、学术活动没有场所的问题。在和平校区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学科急需、围绕人才培养,落实完成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等多项工程维修改造。南岭校区“一餐一饭也关情”“旧房老厂展新颜”“修旧如旧讲情怀”三大系列7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并交付。北区“改善设施优环境”“餐厅公寓新升级”“教学楼宇展新貌”三大系列10余个项目也相继竣工。在中心校区完成各类修缮工程27项,实现了安全隐患整改与设施保障同步、改善基本需求与提高标准并行、建筑设计与文化传承并举。

“后勤工作有很多酸甜苦辣,天天坚守工地,时时承担责任,付出了心血,成就了精品。当每年开学回来的师生为之赞叹时,也是我们心里感觉最甜的时候!”吉林大学后勤处东区后勤办主任高殿国道出了所有后勤人的心声。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后勤。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我们看到,一个有文化、有理念、有温情的后勤群像渐行渐近,他们正以“时时、事事、处处育人”的实干实效,呼应时代脉动,跑出吉大速度,交上满意答卷。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天已向我们走近,由吉大人打造的春天美景尽在自家的门庭。准备好心情,如约再出发!